积极财政政策:“用力” 更 “给力”,推动经济新发展

2025 年,我国积极财政政策进一步升级,从 “积极” 迈向 “更加积极”,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,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。

在赤字安排上,今年赤字率按 4% 左右安排,赤字规模达到 5.66 万亿元,比去年增加 1.6 万亿元,赤字水平和规模均为近年最高,逆周期调节力度显著加大。这一举措释放出强烈信号,表明政府将通过增加财政支出,刺激经济增长,稳定宏观经济大盘。

政府债券规模方面,今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4.4 万亿元,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 1.3 万亿元,更大力度支持 “两重” 项目建设,加力扩围实施 “两新” 政策。发行首批特别国债 5000 亿元,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。全年新增政府债券规模达到 11.86 万亿元,比去年增加 2.9 万亿元。大规模的债券发行,为基础设施建设、产业升级等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,有效拉动投资,促进经济增长。

支出强度也在不断加大。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29.7 万亿元,比去年增长 4.4%。财政支出的进一步扩张,将有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。在支出结构上,大力优化支出结构、强化精准投放,更加注重惠民生、促消费、增后劲。

惠民生方面,2025 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,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44091 亿元、教育支出 44647 亿元、卫生健康支出 21372 亿元、住房保障支出 8721 亿元。中央财政安排就业补助资金,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,支持实施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。将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 30 元,达到每人每年 700 元。这些举措将有效提升民生保障水平,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。

促消费领域,预算报告指出,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 3000 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,比上年增加 1500 亿元,扩大政策覆盖范围、优化补贴申报流程、健全回收利用体系,引导撬动更多大宗消费。这不仅能够刺激短期消费,还将促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,提升产品质量,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。

增后劲方面,更好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。中央财政制造业领域专项资金安排 118.78 亿元、增长 14.5%,推动制造业重点领域高质量发展。今年中央本级科学技术支出安排 3981.19 亿元、增长 10%,进一步向基础研究、应用基础研究、国家战略科技任务聚焦。这些资金投入将助力我国产业升级,提升科技创新能力,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。

积极财政政策在加大支出力度的同时,也注重深化财税体制改革。开展中央部门零基预算改革试点,支持地方深化零基预算改革,从 “零” 开始编制预算,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透明度。加快推进部分品目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下划地方,增加地方自主财力,积极探索建立激励机制,促进地方在高质量发展中培育财源。

2025 年的积极财政政策通过一系列精准有力的措施,在稳增长、惠民生、促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,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。

创建时间:2025-03-06 18:49